是知己,更是灵魂伴侣-篡权之臣司马昭与妻子的爱情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咸熙二年八月(265年9月),晋王司马昭病危。临终前,司马昭屏退众人,单独留下了儿子司马炎,叮嘱他道:“吾走以后,朝中必然要有一番动荡。你切记:凡事多与你母亲商议,遇到无法决断的事,听你母亲的。”话刚说完,司马昭便溘然长逝。
同年十二月,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西晋政权。待一切尘埃落地,司马炎跪倒在母亲面前,激动地说道:“母亲,我做到了!”他的母亲却凄然一笑,缓缓道:“只可惜,你的父亲没等到这一天。”
司马炎的生母,也就是司马昭的嫡妻,即西晋的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昭和司马炎对王元姬都是毫无保留地信任,且西晋的建立,王元姬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能够让司马氏父子如此信任倚重呢?世人口中狡诈奸猾的司马昭,为什么对王元姬终生爱重呢?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司马昭和王元姬的爱情故事。
司马昭,字子上,追封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同胞弟弟。世人对司马昭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得自于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司马昭为人阴险狠辣、奸猾悖逆,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但其实,在很多史籍中对司马昭的评价都是迥然不同的。例如,《三国志》中王经说他“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张悌赞他为“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又如房玄龄所著《晋书》中称司马昭:“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
即便是对司马篡魏嗤之以鼻的王夫之,在《读史鉴论》中也客观评价司马昭说:“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抛开固有的有色眼镜来看,司马昭其实是一个难得的优秀将才。司马昭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司马懿四处征战,在多次抗击蜀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维护了曹魏的统治,保障了领土完整。因为功勋显著,他27岁封侯,29岁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进入到朝廷的权力中枢。
司马昭戎马倥偬,虽然纳有几个小妾,但直到21岁时还没有正式迎娶嫡妻,这在古代的时候非常少见。其父司马懿实在看不过去了,只好逼着他迎娶了正妻。这位正妻,就是后来得到司马昭终生爱重的王元姬。
王元姬,出身于大世族东海王氏,比司马昭小六岁。王元姬的爷爷是曹魏的司徒王朗,后封兰陵侯,父亲王肃则官至中领军,皆为朝中重臣。王元姬家中世代书香门第,因此她受到家庭影响,自幼酷爱读书,不到八岁就能熟读《诗经》、《论语》,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
王元姬九岁时,母亲羊氏生病。她不离左右地侍奉母亲,很长时间衣不解带。她心思缜密,常在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时就已经顺承其意去做事了,举止行为适当。因此王元姬的父母让她管理家事,她总是处理得合情合理。祖父王朗非常喜爱她,说:“使我们家兴盛起来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其父王肃则认为,就算王元姬不是男子,将来也一定不同于普通人。
王元姬十二岁的时候,祖父王朗去世。她非常悲痛,发自内心地痛哭流涕,数次昏厥。父亲王肃因此对她更加爱护,视为掌上明珠。太和五年(231年),王元姬十五岁(虚岁),家中前来求亲的人几乎要踏破门槛。
恰好司马懿正要为次子司马昭娶妻,久闻王元姬学识渊博,贤良淑德,便亲自前往求亲。就这样,15岁的王元姬嫁给21岁的司马昭为正妻。
王元姬婚后竭尽妇道、谦虚谨慎,协助婆母和嫂子管理内宅。她孝顺长辈,尊敬兄嫂,关爱弟弟妹妹和晚辈,得到了司马家全家老小的喜爱。而对于司马昭早年间纳娶的几位小妾,王元姬也没有心怀嫉妒,反而对她们一视同仁,妻妾间非常和谐。
司马昭对于自己这位嫡妻,同样十分喜爱。王元姬出身不俗,眼界开阔,司马昭在朝中遇到一些问题,和王元姬吐槽,王元姬总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帮助司马昭找到解决办法。司马昭对王元姬的能力十分欣赏,逐渐发展到大小事情都要和妻子商议后再做决定。可以说,王元姬不仅是司马昭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好帮手。
王元姬见识独到,尤其擅长识人。司马昭非常欣赏钟会,认为此人不仅才识过人,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十分聪慧,才能卓越。因此,司马昭十分提携钟会,让时年仅有二十多岁的钟会当了中书侍郎。
然而王元姬见过钟会后,却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她对司马昭说:“钟会此人,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恩宠太过一定会作乱,不能委以重任。”司马昭当时并不以为然,仍然很重用钟会。结果数年后,钟会果然谋反,应验了当年王元姬所言,让司马昭悔恨不已。
司马昭和王元姬感情深厚,王元姬一共生有五子一女:晋武帝司马炎、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司马兆、广汉殇王司马广德以及京兆公主。司马昭一生一共有九子二女,其中五子一女是嫡妻所出,足见他对王元姬的宠爱之深。
在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替他们的职务,成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总揽朝政。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加大都督职衔,允许“奏事不名”,且带剑穿履上殿,加赐黄钺,增加封邑三县,权力达到了顶峰。
即便如此,司马昭仍然会时常与妻子王元姬商讨朝中事务。王元姬的见识过人,经常能帮助丈夫出谋划策。在父母的影响之下,王元姬的几个儿子早早参与政事。尤其是嫡长子司马炎,得到司马昭的重视,从小就亲自教育他,让其参与朝政,后来立为世子。
由于司马家族掌控朝政,曹魏的皇帝形同傀儡。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于是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废黜司马昭。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曹髦召见仆射李昭、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并准备前往司马府捉拿司马昭。
结果,司马府的幕僚及府兵们根本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太子舍人成济当场刺杀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事发后,司马昭大惊失色,跪倒在地叹道:“世上的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曹髦死后,世人皆惊,朝臣们也是议论纷纷。司马昭在和妻子王元姬商讨后,主动向太后上奏,进言说弑君乃万不得已,是因为曹髦连太后都想要诛杀。后来,司马昭又将弑君的罪责安在成济身上,将其射杀,并诛灭三族。最后,为了震慑朝中大臣,司马昭又杀了曹髦的宠臣尚书王经。
不久后,司马昭拥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自己继续把持朝政。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灭亡了蜀汉。司马昭因此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加九锡。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受到夫荫,被封为晋王妃。
此时,司马昭已经大权在握,皇帝形同虚设,他已经着手准备取代曹魏自立。但是遗憾的是,司马昭在进封晋王的次年突然生病,很快就去世了。
司马昭临终前预见到自己死后,朝中肯定会发生动荡,会影响到儿子司马炎继承自己的王位,甚至拖延司马炎建立新王朝的时间。因此,司马昭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叮嘱司马炎做好防范准备,并强调凡事多与母亲王元姬商量,当遇事犹豫不决的时候,就按照王元姬的想法决定。由此可见,司马昭是多么信任自己的妻子。
司马炎不愧是司马昭的儿子,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智慧,在父亲死后很快就平定了朝中之乱,并顺利继承了父亲的晋王爵位。其母王元姬被尊为晋王太妃。此后,司马炎按照父亲的临终嘱托,遇事多与母亲商议。在王元姬的辅佐之下,司马炎在同年的十二月,成功逼迫魏帝禅位,自立称帝。
司马炎即位后,尊王元姬为皇太后,所住的宫殿称为崇化宫。司马炎为太后的崇化宫设置了各级官员,任命太常诸葛绪为崇化宫卫尉、太仆刘原为崇化宫太仆、宗正曹楷为崇化宫少府。太后宫中设置如此多的朝中重臣,除了体现出司马炎对母亲的孝顺之意外,也表明了王元姬的能力足以御控这些大臣。
西晋建国初期提倡节俭,王元姬虽贵为太后之尊,却不忘旧业,身体力行,亲自在宫中带头纺纱织布,为宫中的后妃们做出表率。她的房间没有一件豪华的摆设,器物、服饰朴素而无文彩,穿洗过的衣服,吃饭从不讲究美味。在她的精心治理下,宗族亲属都亲善和睦,关注天下百姓,言谈符合礼制,从未有谗言诽谤。
泰始四年(268年),王元姬病重。她临终时,流着泪对司马炎说:“桃符(司马攸)性情急躁,而你这作兄长的又不慈爱。我的病如果好不了,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因此嘱咐你,你不要忘记我说的话。”(注:司马攸当时已经过继给司马昭的大哥司马师,因能力出众,百官多有支持司马攸为帝,因此司马炎对他十分忌惮)司马炎后来十分宠信司马攸,封他为齐王。
不久后,王元姬去世,终年52岁。司马炎追谥她为文明皇后,与司马昭合葬于崇阳陵。
而在王元姬去世后,司马炎身边无人再时刻监管他,他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1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原创##历史开讲##我要上 头条##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