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西路军的艰辛历程
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第9军、第30军共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
西路军和马家军在河西走廊的浴血较量,是我军战史上一次绝无仅有的恶战。面对10余万马家军的围堵,西路军英勇奋战四个多月,歼敌约25000余人,但由于孤军作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待援无望,终于在1937年3月兵败祁连山梨园口,几乎全军覆灭。
西路军的失败,是解放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据资料统计,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21800余人,其中战死者7000余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有了以上的数据,就不需要过多记述当年行军之艰苦、战斗之惨烈了,在这里,撷取几段西路红军的故事,但愿后来者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悲壮人生、感悟到他们的意志品质。
王泉媛:千层鞋底半世情
有人这样形容王泉媛:一生坎坷,两袖清风,三过草地,四爬雪山,五次婚姻,六个孤儿,七次遇难,八陷暗算,九死一生。
王泉媛,16岁参加红军,19岁成为吉安县委妇女部长,20岁的时候便成为了湘赣省委妇女部干事,21岁担任中央妇女部委员,出席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会上,她对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5年,红军到达遵义后,成立了地方工作部,王首道是部长,王泉媛以及几位妇女干部都加入其中。她工作非常优秀,得到了王首道的欣赏。两人恰值青春年纪,一来二去便萌生了情愫。后来,在同事和领导的大力撮合下,两人草草地拜了天地结为夫妻。当时,王首道送给王泉媛一把小手枪和8颗子弹,并嘱咐她保护好自己,王泉媛承诺给王首道缝制一双千层底布鞋,这是王泉媛家乡的风俗。
在新婚第二天,他们跟着部队分头出发了。1935年6月26日,他们俩的部队刚好在同一个地方驻扎,二人呆了一晚上之后又分别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半生!
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与军阀马家军经过四十多天血战后,损失惨重,由王泉媛任团长的妇女独立团被围。王泉媛最终被俘,在饱受敌人的严刑凌辱,历尽艰险逃出牢笼后,却又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沿途乞讨回乡。
找不到组织,也找不到自己的丈夫,王泉媛不知所措,绝望之际,她只好回到了江西泰和老家,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农民,从此隐姓埋名。
1982年夏天,王泉媛从江西来到北京,请康克清大姐作证为自己恢复党籍。当她办完事准备离京时,被告知,已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王首道马上要来看望她。
听到这个消息,年近古稀的王泉媛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总算见到了,总算见到了……”
丈夫功成名就,妻子孤苦半生!
1994年,王泉媛再次来到北京,见到了病中的王首道。这次相会,王泉媛为王首道带来了一双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
王首道双手颤抖着接过布鞋,老泪纵横,说:“你没有忘记遵义时的诺言!”
那次,王首道挽起了王泉媛的胳膊,王首道的女儿为两位老人拍下了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
两年后,即1996年9月13日,王首道与世长辞。而王泉媛,则在2009年病逝。也许到了那边,两人终于可以重聚了。
女红军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们克服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革命的胜利她们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在波澜壮阔、空前绝后的红军长征铁流中,女红军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永远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董振堂:高台为你著荣光
董振堂,无产阶级军事家。他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红5军团总指挥。
1936年10月下旬,西路军进军河西走廊,董振堂率领红5军参加西征战斗,经过连续作战,红5军减员严重。
1937年1月1日,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1月12日,西北军阀马步芳集中4个旅及民团武装大举围攻高台县城,此时我军已弹尽粮绝,高台城难以坚守,但由于红5军唯一的电台被张国焘的亲信、时任红5军政委的黄超带走,无法与西路军总部取得联系,遂又继续坚守8天。
1937年1月20日,高台城中红军收编的地方民团叛变,敌军攻入城区,董振堂率部队与马家军展开激烈巷战,他最后身负重伤仍持双枪与敌殊死拼杀,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最后,守卫高台的红5军官兵3000多人大部牺牲。军长董振堂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拍照邀功。
董振堂,一代名将,红军时期的“铁流后卫”,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
董振堂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悲痛万分,毛主席提议给我军最优秀的指挥员董振堂同志举行追悼会。这年秋天,中共中央为董振堂烈士隆重地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毛泽东深情地说,“他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
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建成。陵园内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董振堂纪念亭柱上的楹联是: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
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叶剑英元帅抚今追昔,挥笔写下组诗,缅怀我军五位将帅级先驱。其中七言绝句《高台》是悼念高台战役中牺牲的西路军最高将领—西路军属下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的。诗曰:“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88年1月23日,红军老战士陈靖感慨万端,写下一首《七律·高台怀古》来称赞董振堂。诗句为:黑水河畔苦思寻,难忘滔滔烈士魂。西去艰难勇碎骨,东返险危敢粉身。正确使命正确路,英雄军队英雄城。高台城头当高瞻,荣光首属红五军。
陈昌浩:“高开低走”人生路
陈昌浩,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底,红四方面军成立时,他就是方面军总政委,红军时期的大人物。他曾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西路军重点河西走廊时,陈昌浩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而徐向前担任总指挥。在红四方面军,他俩一文一武,是一对老搭档。西路军失败后,陈昌浩和徐向前冒死突围,几次遭到马家军的追杀,途中陈昌浩生病了,高烧不退的他坚持让徐向前先回延安,自己则留了下来。两位生死与共的战友就此离别,以后的人生轨迹也千差万别。徐向前后来沿着祁连山的戈壁滩日夜兼程,最终遇到了援西军,顺利回到延安。而陈昌浩到延安时已是1937年的10月,正值延安批判张国焘路线的高潮。陈昌浩承担了战败的全部责任,承认这是“执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结果。
后来,陈昌浩又被送到苏联治病学习达14年之久,这位曾在红军中担任高级领导的人物,自此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令人唏嘘不已。
应该说,西路军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1951年,陈昌浩从苏联回国后,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徐向前邀请陈昌浩和曾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的老同志,在自己的寓所聚会。陈昌浩弯腰向昔日的战友、部下,当时共和国的将军们、部长们一一拱手,对当年西路军的失败深感自责,表示歉意。
1962年他回到湖北故乡,在那里又见到了数百名当年的红四方面军部下——他们当时已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他眼含热泪,又一次向他们致歉,独立承担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其情其景,令人泪目。既便如此,在“文革”中他还是被“造反派”无休止地揪斗。1967年7月30日晚,陈昌浩吞下大把的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年,他61岁。
1980年8月21日,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了追悼会。悼词说:陈昌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三人中,董振堂英年早逝,最终没有看到共和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陈昌浩前半生辉煌无比,后半生跌撞坎坷,晚年对于西路军的失败多次反躬自责,何等光明磊落,何等荡气回肠!王泉媛则半世孤苦,阴差阳错,有初始情,无终了缘,令人吹嘘不已!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途中,总书记动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
总书记的这段话,是对西路军将士精神极高的、历史性的评价,无论他们牺牲在了战场,还是遭遇过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