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季昌明是《人民的名义》里最好的领导,而且没有之一?
从普通观众的视觉来说,季昌明这个人,遇事反应迟钝、爱汇报、谨小慎微,能两步并作一步的路绝不一步走完,简直刻板到有些迂腐。但其实若是以下属的角度去看,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季昌明其实是整部剧中最好的领导,而且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上下级之间,最最基础的逻辑链条只有一个:下级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上级要帮助下级争取到利益。其他的逻辑,都是建立在这个最基础的逻辑之上的。
然而在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是,在政府部门做事,不是那么容易争取利益的。无论是奖金、调岗还是升职,领导自己都未必能争取到。所以,我们需要把逻辑链条往上延伸一下:领导要能保护应该保护的下属。别小看这短短的几个字,这里面的含义非常大,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好。
首先,做领导的人必须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到底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这是前提条件)。
其次,他必须对下属有足够的了解,有完全掌控住下属的能力(这一点达不到,事情就会随时有可能脱离自己掌控,甚至自己被卖掉)。
最后,他非常深入的了解事态的发展,以便知道,那些冲锋陷阵的下属,其“越界”行为有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明决明断)。
当下属的“越界”行为是没必要的,或者是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则可以立刻阻止,这样也算是保全了那些真心想做事的下属。因此领导除了沟通、协调之外,还要负责给下属挡子弹。
季昌明在第一集出场的时候,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反面角色,因为正是他阻止了陈海的抓捕行动(坚决要向省委请示汇报)。但事实上,如果周正和林华华不出岔子,哪怕再多的人报信,丁义珍也跑不了(这俩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也是厉害)。而我们随后也知道,陈海在抓捕丁义珍这件事上,确实是“先斩后奏”的。所以,季昌明的举动是在保全陈海,完全没问题,因为陈海的“越界”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毕竟检察院接受的是双重领导)。
再之后,侯亮平几乎已经得罪了汉东省所有的高官,李达康怀疑他是“汉大帮”派来针对自己的,而“汉大帮”又明确地知道他不是自己一伙的。我们开着上帝视角,自然明白“正义终将胜利”的道理,但是按照常理,若是没有季昌明的话,身处夹缝中的侯亮平不是死在某个犄角旮旯,就是灰溜溜的滚回北京了。别拿侯亮代表上级和正义来说事,既然是代表,你侯亮平不行,还有朱亮平、马亮平,换人就是了。
在侯亮平抓捕欧阳菁之后,面对李达康的质问,季昌明顶住了压力,将李达康的组合拳完全接了下来(该出手时就出手)。先是表达了自己“完全不知情”,然后以一个“离境出国”的反问,成功的反客为主。最后,说出侯亮平调来汉东的原因,表示其不是“汉大帮”的,以打消李达康的疑虑(连消带打,高明)。
当然,疑虑不是那么简单就打消的,但是别忘了,“少得罪人”也是官场潜规则之一。季昌明在这个场景里,无形中为侯亮平在今后的案子中,减少了一道阻力。而到了电视剧后期,侯亮平遭受陷害。季昌明指挥陆亦可护送、询问证人,完全展示了其办事能力,要知道他面对的是由祁同伟控制的整个公安系统。
而在此之前,侯亮平停职之前最后一次审问刘新建的时候,季昌明硬生生的拖了半个小时,使侯亮平对刘新建的心理防线做出了部分突破。这就是所谓的,在职权范围内容忍下属必要的“越界”行为。
除了某些特别依靠经验的领域,大多数时候,冲锋陷阵的主力军都是年轻人。但年轻人的问题也很严重,容易热血上脑,容易授人以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全想做事的年轻人,不至于让其在“成熟期”到来之前就过早的倒下,是一个好领导的必备素质。
毫无疑问,季昌明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不护短、不盲目的信任下属(长期把相信组织挂在嘴边),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该出手时果断出手。既能约束不让陈海和侯亮平这样的手下做事太出格,同时也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给予下属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