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石楠花的味道令人尴尬,为什么我们还那么爱种它?
每年一到四月份左右,石楠花就会成为热门话题,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的高校,可谓苦不堪言,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东南大学……相继沦陷。
对广大在南方求学的大学生,最悲哀的不是吃不惯当地的食物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而是别人学校的校花去参加选美,自己学校的校花是石楠花。
首先,石楠花是什么?石楠花是石楠的花,石楠本名“石南”,早在汉末成书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被列为本草中的“下品”。按照李时珍的解释,因为这种植物“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所以叫“石南”。因为“石南”不像植物名称,后世的著作(比如清代的《广群芳谱》)常常把它误写成“石楠”;这个名称的构词类似于人们熟悉的“小麦”“大豆”“红花”之类,看上去就顺眼多了。经过《中国植物志》等权威工具书的推广,“石楠”在今天已经成了正名。
石楠属于蔷薇科石楠属灌木。它枝繁叶茂,四季常绿,花期是在4、5月的春日,此时树梢上就会结出浓密而洁白的小花,而石楠花的味道浓烈,很多人说它像精液的味道。
其实并不完全是,精液是人体重要的分泌物之一,医学上早就弄清楚了引发它气味的物质——是一些胺(àn)类有机化合物。精液中含量最多的胺类理所当然叫“精胺”(spermine),它也是精液气味的主要贡献者;其次则是亚精胺(spermidine)。除此之外,精液中还有少量名字听上去很恐怖的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
2013年,中国研究者对石楠花的挥发成分做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石楠花挥发物质中含有33种主要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总体积含量占到了总挥发油的93.8%。然而,这33种化合物并不包括三甲胺或者任何一种小分子胺,其中只有2-(4-甲氧苯基)-乙胺和3-甲基-N-(2-苯乙基)-1-丁胺这两种胺类物质。
对石楠的分析还显示,石楠花精油中含有极丰富的苯甲醛(63.9%)和一定含量的苯乙醇(3.9%)。苯甲醛是杏仁的风味物质,苯乙醇则有清甜的玫瑰花香。这样一来,对石楠花气味的准确形容应该是——用杏仁味和玫瑰味调过的精液味。
要说精准的“精液”味同款花香,相对于石楠花来说,更为相似的其实是板栗雄花的气味。就连生理学课本描述精液性状的时候,都描述其为“栗子花”气味。
栗子大家都吃过,但它的花朵可能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太深刻。如果是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见到板栗花,你或许会留下洁白无瑕小清新的印象;但一旦太阳落山,一股奇异的味道就会开始陆续弥漫开来——一种谈不上好闻也说不上难闻的独特气味,或者可以描述为健康成年男性所特有的气味……
通过分析发现,板栗花的这股特殊气味来自一种叫做“1-吡咯啉”的物质,它跟精胺和亚精胺完全没关系,味道相像那是纯属巧合。附带说一下,泰国香米的特殊香气来自一种叫2-乙酰-1-吡咯林的物质,可以说与栗子花的特征香气物质系出同门,化学的世界就是奇妙。
尽管石楠这种味道刺鼻到令人窒息,但是其本身是无害的。石楠花分泌这样的气味,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昆虫传花授粉,毕竟植物也要为自己的传宗接代而努力啊。
石楠之所以被广泛种植,是因为它除了花味道大之外,并没有其他缺点,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石楠还耐修剪,既可以做灌木状丛植,也可以做乔木状栽培,简直是为城市绿化而生的。
春季的花朵繁盛观赏性不错,秋季的果实红艳也算养眼,还可以为留鸟提供过冬的食物。
更强的是某些品种,比如红叶石楠吸收对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净化能力比较强,还有不错的滞尘能力,即靠茂密的树冠降低风速使灰尘下沉到叶片或地面,因此把它种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和车流量大的路边都是极好的。
所以石楠树才会在南方被广泛种植,被各大高校所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