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千年遗址被游客扔成“钱山”,一年能清理出两万多元
近期,“扔钱”两个字的热度不会低过这酷暑的高温。老太往客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导致航班延误所引发的热议刚过去不久,因为众多游客的“扔钱”行为,杭州雷峰塔遗址被堆成“钱山”的消息,再度成为了网民议论的话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诸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之中,随意在景区朝一些特定目标抛洒钱币,十分常见。要论其危害,对一些历史文物的破坏,并不亚于造成一架航班的延误。
杭州的雷峰塔景区,老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新雷峰塔于2002年在原址之上建成,所以雷峰塔遗址就在新塔的底层。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旧塔遗址,共存于新塔的塔身之内,这个原本独具匠心的创意,却因游客们纷纷“扔钱祈福”的行为,困扰不已。
穿过雷峰塔一层的门洞,就来到了四面被玻璃幕墙包围的遗址展示区。然而,首先吸引众人眼球的,并不是高出地面数米的雷峰塔遗址本身,而是遗址的断壁残垣上或是闪闪发光,或是花花绿绿的各色钱币。
闪闪发光的是大大小小的硬币,以一元硬币为主;花花绿绿的则是从一元到100元不等的纸币。
显而易见,这些钱币并不是展示区设计规划中的一部分,而是源自游客们的自发行为。
遗址四面虽然都有玻璃幕墙,却不是全封闭的。幕墙高两米,墙上都有很大的空隙,不少游客就是通过这些空隙把钱扔进了遗址内。
从游客们手中扔出的硬币,或是砸在遗址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坑,或是撞上某一边的玻璃幕墙,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靠近玻璃幕墙的区域成了“重灾区”,不论硬币还是纸币,完全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几乎就要把遗址的黄土地掩盖住了。就连距离幕墙几米外的遗址砖墙上,也能找到不少硬币的身影。
与遗址内堆成小山般的钱币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每一面玻璃幕墙上张贴着的“保护遗址,请勿抛物”的警示标语。
据雷峰塔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往雷峰塔遗址内扔钱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景区多年。单论最近一年内,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就不下三次,但游客们的不文明行为依旧未改
在她的记忆中,这种现象在新塔建成,景区开放之初就已经存在。
景区也曾向游客了解过扔钱的原因,得到的解释却是多种多样。部分游客听导游介绍说雷峰塔原来是一座佛塔,就觉得可以捐钱积德。部分游客仅凭一个雷峰塔镇压过白娘子的民间传说,就联想到了捐钱辟邪保平安。更多的游客则是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依样画葫芦。
目前,遗址内钱币的清理工作已经成为了景区额外的一项负担。据了解,景区平时每个月不定期地对钱币清理一到两次,旺季的时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一年下来大约能清理出两万多元,这些钱都用在了景区的日常维护上。
景区也一直在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每一面玻璃幕墙的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就是其中一项举措,但始终不见收效。景区也安排了场馆内的保安进行巡逻和劝阻,但是,一方面,保安还有其他事务,不可能专职管游客扔钱;另一方面,保安也只能进行引导和劝阻,无法采取强制性的措施。
“我们呼吁游客能够文明参观,杜绝这种不文明的参观习惯。”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在网上粗略搜索一下“扔钱祈福”的场所,真可谓是无奇不有。向寺庙内的佛像投币已是比较寻常的举动,有人向博物馆的恐龙化石扔钱,有人往秦始皇兵马俑坑里扔钱,更有甚者把钱扔进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水池里。
多数人扔钱的目的,都出于所谓“祈福”的愿望。在古代,有一种迷信的仪式称为“压胜”,主要是用吉利品、辟邪物来压服、胜出某些人或事物。最晚从汉代开始,钱币成为了一种官方认可并广泛使用的“压胜物”。于是,古人把压胜、祈福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了“扔钱”这个行为上。如今的“扔钱祈福”,也被认为是“压胜”迷信的一种延续。
而最近十几年盛行的在旅游景区中“扔钱”的风气,可能还和国外往水池中丢硬币许愿的习俗有关。最直接的影响,或许来自于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在“罗马许愿池”中抛硬币许愿的剧情。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人,这个场景也深入了中国人的心中。
从传统来看,“扔钱”行为被赋予了不少美好的意象,但把钱扔到千年遗址上终归是不文明的行为。承载着美好愿望的硬币,也应当在合适的场景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