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 - 诸葛亮的观其大略和思维导图能碰出火花来吗?
足不出户已知天下三分也就罢了,出山就是丞相之才是怎么做到的?丞相怎么也是谋略政务军事都得会的吧,历史上诸葛亮确实也证明自己都hold得住,那他是怎么习得的这些能力,就是靠着读书思考么?那现在的学生也都读书十几二十年不比诸葛亮读的少,怎么出了校门都还是小白基本上啥也不会,所以诸葛亮是如何读书思考的呢,或者说诸葛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魏略》记载:“孔明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必须重申的是:“大略”一词,并不是指“大意”、“大概”之类的意思,我们把“大”和“略”分开解读。“大”代表心,“略”在这里做为名词解释,有“方略”和“谋略”的意思。
这个方法意百味着诸葛亮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之后,对社会现象都能够了如指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透了其实孔明先生着实是梳理知识的行家里手,只是他那个时代没有思维导图这一说法。梳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具体他是怎么梳理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书里没说。
再看看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脑对图像、色彩、线条、关键词等信息的敏感程度,来优先存储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记忆水平。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也能同样的让我们的大脑优先记住导图上面的内容。
思维导图的作用
1、让思维可视化。学习唯物主义的我们都知道,思维本身是无法被看到的,而思维导图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使思维得以显现。
2、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脑不断运作,好比家里的自行车,不使用就容易生锈,经常使用就越用越灵活。而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运用,能够指引、激发、组织思考,从而使人们能够习惯系统且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散思维。
3、提升学习能力。思维导图最好的一点就是化繁为简,比如说学习单词,我们总是觉得难以记住,但是用思维导图通过联想或者词根记忆,就很容易把单词记住,而且不容易忘记。
东尼·博赞(1942年-2019年4月13日),思维导图发明者,英国伦敦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语言学和数学多种学位,在大脑和记忆方面是超级的专家,他出版了80多本书刊,并且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被全世界学生们称为“世界记忆之父”和“记忆大师”。
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的方法
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就是自己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画成思维导图,画图的方法于前面讲过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需要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思维导图的内容。
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复习,另一种是总复习。阶段性复习时梳理知识只需要将当前所学过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就行了。如果是总复习,那就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了。
不管是阶段性复习还是总复习,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都要紧扣教材。特别是总复习时,要先从章节思维导图做起。章节思维导图做完后,再按专题画思维导图,最后还可以按册、按学科画成思维导图。
课本是梳理知识的根本依据,无论是阶段性复习时梳理知识还是总复习时梳理知识,都要紧扣课本。
课本准备好后,还要认真学习,最好结合以前学习时的学习笔记。当然,有思维导图笔记会更好。在学习时明确内容体系,弄清内容的基本结构,再动手画思维导图。
1、分析目录,确立主题和分支
对照教材目录是梳理知识的第一步,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内容的主题往往存在于教材的目录中,这些目录往往就是我们思维导图的主题,目录下面的小标题往往就是我们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
2、抓住重点,找准关键词
把握教材内容,找出关键词、重点句、精确表达出每一分支的内容和含义,是画好思维导图的重点步骤。由于关键词、重点句很多时候不是现成的,因此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寻找、去提炼。
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就是关键词,如数理化中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就是关键词。而语文、英语等教材中的关键词则需要我们根据分支的内容去提炼了。
3、完善内容,妥善保存
画一幅理想的思维导图最好先构思,也就是第一遍画出草稿,用铅笔就行。画线条明确关系。第二遍整理和完善思维导图,注意要用彩笔,按手绘思维导图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熟练了就能一次完成,不用打草稿,思维导图画好后,按内容由小到大、由分到总进行分类编号后,妥善保存。
由于思维导图用高度总结的方式概括了知识要点,提炼出重要的关键词、重点句、重点内容简洁又显眼。而且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集中精力学习最有用的东西,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