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汉王朱高煦与武定府的由来
在滨州的历史上,武定州、武定府是一个长达500年的极其重要阶段,贯穿于明清两朝。它的来历颇为惊天动地,明宣德元年(1426年),在乐安州,即今天的惠民县发生了汉王朱高煦叛乱事件。宣宗御驾亲征,平定叛乱后,将乐安州改名为武定州,取武力平定的意思。
到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为附郭,辖1州9县,分别为滨州以及惠民、阳信、海丰、乐陵、利津、沾化、蒲台、青城、商河县,这种格局又维持了200年。
朱高煦其人
燕王朱棣共有3个儿子,即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元璋死后,建文皇帝为巩固中央政权,实施削藩计划,于是,燕王朱棣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
燕王次子朱高煦随父出征,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特别是白沟河一战,朱棣眼看就要被生擒,在几近绝望的情况下,朱高煦率数千骑兵赶到,冒死将朱棣救出。在东昌府战役中,朱棣只落得单骑逃脱,又是朱高煦率部阻挡朝廷的大军,才将朱棣救出。在浦口大战中,燕军本已大败,朱棣一看到儿子朱高煦前来,大喜,高声喊道:“儿子,我已筋疲力尽了,你要继续战斗!”朱高煦一马当先,率部死战,竟然转败为胜。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曾数次救父于危难,且力气大,武功好,懂军事,深得朱棣信任。朱棣认为朱高煦这个儿子最像自己,因此也特别关爱,而朱高煦也颇为自负,恃功骄傲,多有不检点的行为。
朱棣夺取天下后,面临着立太子的问题。在朝廷中,也有部分大臣主张立朱高煦为太子。永乐二年,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国云南。朱高煦说:“我犯了什么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去。”不肯去云南上任。朱高煦经常随从明成祖朱棣巡视边疆,并请求留在南京居住,都得到了允许。
除正常的护卫外,朱高煦私自增设了两卫,许多行为都有些过火。永乐十三年(1415年),再封青州,朱高煦仍拒不赴任,遭到了明成祖的训斥。朱高煦私自招募亲兵,不隶属于兵部,纵兵劫掠,被兵马指挥徐野驴擒获,朱高煦大怒,用铁瓜将徐野驴杀死,众人莫敢吱声。
他又越制使用器物,明成祖听后愤怒,将他囚禁在南京西华门内并准备将他废为庶人。经过朱高炽的恳求,朱棣削去了朱高煦的两卫护兵并杀掉了他身边的几个人。
永乐十五年初,改封乐安州,并命他即日赴国。战功卓著的朱高煦到乐安也是迫不得已,心中不免生出许多的怨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仁宗,即位不到一年病逝。仁宗的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宣宗对朱高煦这位叔叔很是尊重,有求必应,朱高煦反以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密谋叛乱
朱高煦觊觎皇位已久,自恃功高盖世,两次受封都不赴任,而且横行无忌。朱高炽即位后,朱高煦安排其子在北京窥探朝廷的一举一动,又派遣心腹潜到北京,伺机窥探消息。
仁宗知道后,写信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无数,封其长子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不久,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匆匆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得知消息后,策划在路上截杀他,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
朱瞻基即位后,屡屡赏赐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对两位皇叔优待有加。朱高煦每每向皇上提出请求,宣宗都一一照办,而朱高煦却日益肆无忌惮,他也要效仿父亲朱棣夺取侄儿的天下。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安密谋起兵,他派遣亲信枚青等潜到北京,联合旧部作为内应,英国公张辅获知后将他们逮捕,并上奏皇上。当时,朱高煦已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约定一起谋反,公开发放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由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朱高煦的儿子们各监督一路军,朱高煦亲自统领中军,世子朱瞻坦居守乐安,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带领四哨兵马。部署已定,朱高煦授予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成立了另一个中央政府,一场叛乱即将爆发。
李浚告变
李浚,今山东省惠民县石庙镇御史村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四川道监察御史任上时,因父丧回家丁忧。朱高煦图谋举兵造反,到处网罗人才,得知李浚在家丁忧,便欲拉拢他入伙,特派指挥王斌前去游说,李浚佯为答应。王斌走后,李浚紧急召集全族人共同商量对策。最后商定,由其兄带家人远走避难,自己携儿子趁夜潜往济南,向上级报告汉王造反的情况,并请求都指挥使靳荣发给凭证,即刻赴京告变。
靳荣听说李浚要赴京告变,十分恐慌,又怕暴露自己,不敢把李浚怎么样,只是反对李浚进京告发,李浚情急之下抽刀相向,大声斥责说:“靳荣,你不让我告发,难道我坏了你的事不成?”靳荣拖延不成,遂发给李浚凭证。李浚把儿子安顿在济南后,即刻赴京。靳荣则赶紧派心腹向朱高煦报告,朱高煦派出飞骑追杀。李浚对此早有防备,化名王刚,避官道抄小路,星夜急行。朱高煦派出的人马未追到李浚,只追到一个叫王刚的,回来向朱高煦禀报。朱高煦大怒,说:“王刚不是李浚还是谁?”然而,再追已来不及了。李浚安全抵京,宣宗在文华殿紧急召见,李浚力谏皇上御驾亲征。
宣宗皇帝得到朱高煦欲起兵造反的消息,不愿意轻开战端,特派太监侯泰携带书信到乐安。朱高煦列兵南面接待侯泰,说:“永乐皇帝轻信谗言,削掉了我的护卫,迁我到这乐安。仁宗皇帝只拿金银珠宝哄骗我,我怎么能永远留在这里?你回去报告吧,先把夏原吉等奸臣抓来,其他的日后再商议。”侯泰还京,皇帝询问汉王情况,侯泰不敢如实回答。
当月,朱高煦派遣百户陈刚进京上书,又亲自写信给王公大臣,信中对皇帝多有指责。宣宗叹道:“汉王果真是反了!”便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打算派阳武侯薛禄领兵讨伐。大学士杨荣等力劝御驾亲征。宣宗考虑再三,决定立刻领兵亲征。张辅上奏说:“我愿带兵两万前去抓获朱高煦,献给皇上。”宣宗说:“爱卿诚然有能力擒获朱高煦,但考虑到朕刚即位,还有些小人对朕怀有二心,朕若不亲征,就不能安定天下。”于是,立即调兵遣将,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
兵贵神速,宣宗立即率领兵马出京。走到杨村,宣宗问从臣:“你们认为汉王会采取什么对策呢?”有的大臣回答说:“他必然先夺取济南作为根据地”,有的说:“他早年不肯离开南京,这一次必然带兵南下,夺取南京。”
宣宗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济南离乐安虽然很近,但不容易攻取,听说大军一到,他也顾不得攻取济南。朱高煦的护卫军大都来自乐安,必然先顾家乡,而不肯直赴南京。朱高煦外强中干,凡事多猜疑不果断,今天敢造反,是欺朕年少刚登基,天下众心未归,不敢亲自出征,如果知道朕已率军亲征,必然胆怯,哪里还敢出战!朕到乐安必然立即将他擒获。”
一开始,朱高煦听说别人带兵,内心窃喜,等到确切信息是宣宗亲自领兵前来讨伐时,立即乱了方寸。乐安城内也是人心动摇,不时有人逃走投靠宣宗,宣宗都重重地赏赐,叫他们回去告诉其他人,要识时务,不要跟随汉王造反,并派遣信使给朱高煦送去书信,劝他说:“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的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像原来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朱高煦约定第二天开战。宣宗接到前锋报告后,命令军队昼夜兼程,行营安扎在乐安城北,将乐安城团团围住。朱高煦命令军士登城据守,宣宗则命令神机营士兵放铳射箭,响声如雷,诸将请求即刻攻城,宣宗不许,再次把劝降书信用弓箭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
这时,城中将士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皇上。朱高煦惊恐万分,见无法与宣宗对抗,便趁夜晚天黑,秘密派人到宣宗的行营,禀告皇上,愿意出城投降,但念及就要与妻儿诀别,打算明日交出城池认罪归降,宣宗当即答应。当夜,朱高煦把来往书信及兵器全部烧毁,销毁了谋反的证据。第二天,天刚放亮,宣宗移驻城南。朱高煦准备出城认罪归降,王斌等极力劝阻,说:“宁可战死,也不要被人所擒。”朱高煦见无法出城,便哄骗王斌等,又回到汉王府,然后偷偷地从地道出城投降。
众大臣请求宣宗将朱高煦处以极刑,宣宗不同意,拿出大臣们控告朱高煦的奏章晓示他。朱高煦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说:“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宣宗命朱高煦写信召集参与谋反的亲属,余党全部被擒。宣宗赦免了乐安城所有守军之罪,胁从者一律不再追究,又把乐安州改名为武定州,然后押解朱高煦等班师回朝。
可悲下场
宣宗押解朱高煦回京后,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在西安门建造囚室,名曰逍遥宫,用铁链缚住朱高煦手脚,长木曳地,囚禁在内。
一天,宣宗去看望他,朱高煦见宣宗到来,欲羞辱之,等宣宗一进门,朱高煦运足力气猛拽长木,宣宗猝不及防,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宣宗震怒,命侍卫用300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起来。朱高煦大怒,在缸内大叫,运力举起铜缸欲砸向宣宗。宣宗急命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家人也被全部处死。
王斌、朱恒等众人全部被处死,山东都指挥靳荣以及天津、青州、沧州、山西等地的都督、指挥凡与朱高煦串通者,都被处死,共640余人,那些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1500余人,被编为边民,发配到边远地区的720余人。宣宗又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写成《东征记》,以史为鉴,警示后人。
(作者:侯玉杰)